類型/級別: 三級甲等 綜合
醫保定點:未知
我院始建于1951年10月,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現已發展成為徐淮東部地區規模最大,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救等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和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臨床學院、南京醫科大學、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等教學醫院。醫院建筑面積7萬多平方米,輻射人口700多萬。資產總值5.7億元。年診療總量78萬人次,年出院人數3.6萬人次,年總收入4.6億元。2004年10月,東方醫院(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并入我院,發展勢頭良好。這五十多年,是醫院把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同自身實踐相結合而不斷經受考驗、不斷發展壯大的五十多年;是堅持“基礎夯實、科技領路、質量取勝、規模運營”發展戰略而成果較大的五十多年;是以發展為主題、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醫院基本現代化的五十多年。醫院來之不易的成績,是各級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一代又一代醫院職工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結果,也是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醫院本部主要情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才結構較為合理。現有在職職工128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30人,高級職稱323人,中級職稱471人。享受各級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8人,省“科教興衛工程”重點人才1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0人,市“521工程”培養對象20人,市醫學重點人才學科帶頭人8人,市醫學重點人才18人,市醫學重點人才培養對象14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1人,省名中醫2人、市名中醫3人,省名中西醫結合專家1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博士、碩士144人。擔任省級專業學術委員會委員以上職務的專家40人、市級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1人。
專科設置較為齊全。設置臨床、醫技科室38個、醫療中心6個、市級研究所和實驗室3個,其中省級重點???個(神經外科)、市級重點學科16個(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骨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兒科、普通外科、麻醉科、感染性疾病科、血液內科、急診醫學科、臨床藥學科、腫瘤放療科、呼吸內科、耳鼻咽喉科、病理科)、市級重點學科建設單位8個(腫瘤內科、婦產科、眼科、心血管內科、胸外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口腔科)、市級中醫重點專科1個(中醫科);設立病區27個,開放床位1080張。神經、心臟、腫瘤、急救創傷四大戰略性支柱學科初步形成,心臟病、腦卒中、創傷、急性中毒4條急救綠色通道24小時暢通。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連云港心臟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連云港診療中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連云港血液病診療中心、中日骨科合作研究中心等在我院相繼成立并成功運行。
技術優勢較為明顯。近五年來,成功開展各類心臟介入手術、骨髓移植術、肝移植術、腎移植術、角膜移植術、復雜先心手術、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腦干腫瘤切除術、復雜動脈瘤手術、癲癇的手術治療、舌頭再造術、氣管腫瘤切除術、腹腔鏡下結腸腫瘤切除術、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注射硬化劑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周圍性假性動脈瘤(PPA)手術、主動脈瓣換瓣術及人造血管旁路術、下丘腦錯鉤瘤切除術、胸骨后巨大甲狀腺腫瘤切除術、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帶膜支架植入術等新技術、新項目100余項,多項技術填補了我市在相關領域的空白,有的達到了省內先進水平。醫院被衛生部批準為十年百項PCC項目示范點。2008年12月,成功舉辦了醫院技術創新與發展院士論壇。
科研成果較為豐碩。近五年來,科研立項共120余項,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41項,獲省衛生廳、市衛生局醫學新技術引進獎105項;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12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13部。
教學工作較為扎實。醫院始終把加強教學工作作為強化內涵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切實擺到總體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堅持正確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據“加強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的培養方式,以強化臨床能力為核心,不斷增強教學意識,完善教學制度,狠抓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弘揚辦學特色,強化教學功能,改善教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扎實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為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高素質醫學創新人才,實現了教學相長,促進了醫教研協同發展。現有教研室10個。醫院每年承擔著10多所院校的臨床實習任務。2005年12月,我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得到了專家組的充分肯定,成為徐州醫學院迎評工作中的一大亮點。兒科學、外科學(神經外科、骨外科)、內科學(血液病)、神經病學、急診醫學、腫瘤學被確定為徐州醫學院碩士生培養點,神經內科、檢驗科被確定為江蘇大學碩士生培養點。目前,有碩士生導師11名,教授1名、副教授20名、講師65名。2008年12月,成立了徐州醫學院附屬連云港醫院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
服務內涵較為豐富。醫院始終堅持公益性質,時刻把病人的所急、所想、所需作為第一信號,把病人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不斷優化服務流程,簡化就醫手續,完善服務設施,美化服務環境,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規范服務行為,創新服務模式,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服務功能,與時俱進地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努力打造一所群眾普遍認可、信得過、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病方便的醫院,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一是通過推行人性化服務,著力提升醫院服務品位。采取的主要便民措施有:實行分樓層掛號和劃價、收費一次性服務,免去病人奔波之苦;在門診大廳成立了一站式服務中心,為病人提供綜合服務;設立了168后勤服務中心,為病人提供全天候后勤保障服務;組建了探視陪護中心,確?!靶畔⒘?、物資流、禮品流、情感流”到位和住院病人安心治療、休養;強化了163維修保障中心的功能,為一線提供配套的后勤支撐;加強了門診中心采血處建設,確保病人采血安全、快捷;建成了影像信息系統(PACS)、手術室信息顯示系統、門診分診電子叫號系統、門診藥房處方叫號系統,就診秩序和就醫環境明顯改善;增設專科專病門診,不斷滿足病人就診需求;完善體檢保健中心功能,所有檢查項目在一個樓層完成,并將服務延伸到基層;開通了電話隨訪與咨詢服務熱線,病區普遍建立了與出院病人聯系卡制度,在醫患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堅持中午連班制和節假日正常工作制,方便學生族、上班族就診;推行“飛機場式”運作模式,拓展國內國際技術合作領域,使病人不出本市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推行醫患溝通制度,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參與權和選擇權;深化溫馨服務,倡導親情護理、感動式服務,不斷打造護理服務新品牌。二是通過推行惠民服務,切實降低看病費用。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嚴格執行物價政策和收費標準;增強收費透明度,實行價格公示制、住院病人費用一日清單制和多媒體費用查詢制;落實大處方(單張處方值150元以上)與大型檢查病人簽字制度;參加全市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杜絕開單提成;實行藥占比上限指標控制制度;加大“三合理規范”落實力度;對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實行多站點實時監控;完善藥品使用評析和超常預警措施;嚴格執行醫保政策;完善部分單病種臨床路徑,推行部分單病種限額收費;縮短平均住院日;實行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制度;定期公布醫療服務信息;對違規行為明確具體處罰規定;大力發展惠民醫療,對流浪病人等實行醫療救助,對特困病人、低保對象和優扶對象給予費用減免優惠;科學制定、嚴格執行診療服務規范,重視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和適宜技術,嚴格控制服務成本,為保證群眾“病有所醫”作出貢獻。同時,認真做好城市醫生晉升職稱前到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工作,探索建立對口支援的長效機制;不斷鞏固與贛榆縣人民醫院等長期協作關系;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行雙向轉診;努力做好醫保工作和新農合工作;深入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送醫送藥送健康到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積極扶貧幫困,進一步加大了衛生支基惠民力度。
內部管理較為科學。為實現科學化管理,醫院建立了醫療、護理、財務、后勤、器械、藥劑等部門的微機自動化網絡,擁有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近五年來,通過大力推行科主任目標管理責任制,院科兩級負責制不斷完善;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醫院發展活力;通過加強質控網絡建設,加大對醫療制度和規范的培訓與落實力度,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促進了醫療質量持續改進與提高;通過深入開展“三學”(學雷鋒、學白求恩、學劉一麟)活動,不斷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營造自身特有的文化氛圍,醫院的知名度、美譽度得到持續提升。
醫療設備較為先進。擁有彩超、16排螺旋CT、DSA、DR、1.5T核磁共振機、ECT、鉬靶機等5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50多臺、萬元以上醫療設備900多臺,設備總值達1.9億元。
近年來,醫院先后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省十佳醫院、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連續十多年獲連云港市衛生系統夏季百日優質服務競賽活動第一名。醫院地址: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通灌北路182號
乘車路線:?
聯系電話:0518-85605190,85605248(預約),85454168(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