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孕婦手捂著肚子,露出痛苦的表情,這時旁邊會有一個醫生說:“孕婦出現宮縮了,孩子快生了”。這可能容易給觀眾造成一種“出現宮縮了,就是小寶寶要出生了”的錯覺。實際上并非如此。宮縮是“子宮收縮力”的簡稱,整個孕期都有可能出現,正常分娩臨產后宮縮則是孕婦分娩的主要產力。而在胎兒尚未足月之前,如果出現異常的宮縮,有可能會導致早產或流產,需要警惕。
一、生理性無痛性宮縮
在孕早期開始,最早是從妊娠的12-14周,子宮就可能出現不規律的無痛性收縮,早期一般發生較少。隨著孕期的增加,在孕中晚期宮縮的發生逐漸增多,但宮縮時宮腔內壓力常為5~25mmHg,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30秒,并且不伴有子宮頸擴張。這種生理性無痛性宮縮一般在孕婦活動后、情緒激動后或性生活后出現,表現不規則,在子宮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作為宮縮的起始點,往往沒有疼痛,休息以后可以緩解,發生的時間和睡眠周期、胎動、運動密切相關。
由于這類宮縮不伴有宮頸管的縮短和宮頸口的擴張,臨床也將其歸為假性宮縮。假性宮縮和真性宮縮的主要區別在于后者是可以造成宮頸進行性變化的宮縮,臨床上很難鑒別。而宮縮一旦導致宮頸管變化,比如宮頸縮短或擴張,發生真性宮縮,則是孕婦即將生產的標志,根據其具體情況,有可能是正常分娩,或早產等異常分娩。
二、正常分娩的臨產后宮縮
正常分娩的臨產后宮縮,則是孕婦生產的主要產力,是子宮規律的陣發性收縮,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主要作用是使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先露部下降以及胎兒胎盤的娩出。
正常分娩的臨產后宮縮具有節律性、對稱性、極性及縮附作用的特點,其中宮縮的節律性是臨產的重要標志。每次宮縮從弱到強(進行期),維持一段時間(極期),再由強到弱(退行期),直至消失進入間歇期。宮縮時宮腔壓力增高,子宮肌壁血管及胎盤受壓,子宮血流量減少,宮縮間歇期時恢復。臨產開始時宮縮持續約30~40秒,間歇約5~6分鐘,隨著產程的進展,宮縮持續時間逐漸延長,宮腔內壓力逐漸升高,間歇時間逐漸縮短。如宮口開全時,間隔時間在1~2分鐘,持續50~60秒,宮腔壓力約50mmHg,明顯高于生理性無痛宮縮的宮腔壓力。真性宮縮一般都伴隨疼痛,隨著產程的進展宮縮增強,疼痛感逐漸增強,不同產婦的感受會有差異,有的產婦是在腹部,有的產婦在腰部。這種疼痛的發生往往可能與宮縮的節律有關,臨產開始,宮縮引起輕微的疼痛,一會過去了,又漸漸加強,間隔縮短,疼痛時間延長,陣陣疼痛可能向下腹擴散,或有排便感等。
三、異常分娩的異常宮縮
臨產后宮縮為孕婦分娩的主要產力,臨產后宮縮出現異常,則會導致異常分娩。任何原因引發的子宮收縮的節律性、對稱性及極性不正?;蛘呤湛s力的強度、頻率異常均為宮縮異常,一般宮縮異??煞譃閷m縮乏力和宮縮過強。
1、子宮收縮乏力:
其主要是指在宮縮的高峰期,子宮體不隆起和變硬,以手指按壓子宮宮底部肌壁仍可出現凹陷,或子宮收縮不協調,子宮中段或下段宮縮強,導致宮頸無法正常擴張,胎先露不能如期下降,使產程延長甚至停滯。對產婦來說,可能導致尿瘺、糞瘺等,甚至導致產后大出血、產褥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的風險。對于胎兒,可能引起新生兒產傷、新生兒肺炎、顱內出血、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
2、子宮收縮過強:
子宮收縮過強可表現為子宮收縮的節律性、對稱性及極性均正常,僅收縮力過強;也可表現為由外界因素導致的子宮失去節律性呈持續性、強直性收縮,會導致先兆子宮劈裂等情況。孕婦可以感覺到腹部持續劇烈的疼痛、煩躁不安、胎位不清,胎心聽不清,胎兒可在短期內死亡,病情嚴重時可出現病理性縮復環、肉眼血尿等先兆子宮破裂征象。
四、孕期異常宮縮
主要是指在孕期胎兒非足月時出現真性宮縮,可能導致胎兒流產或早產。有的將其稱為病理性宮縮,這是相對于生理性宮縮而言,學術上并未明確提及這個概念,臨產后異常宮縮也是一種病理現象。所以此處主要還是指胎兒非足月時,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伴有宮頸管變化的宮縮。一般孕期不滿28周時出現真性宮縮可能會導致胎兒流產,而滿28周不足37周時發生真性宮縮,則可能會導致胎兒早產,對孕婦母體及胎兒都會造成危害。
但是此時真假宮縮難以鑒別,出現宮縮的同時伴隨腹痛、下腹墜脹、腰背痛、陰道出血等,應立即就醫。
當準媽媽出現宮縮的時候,首先不要過度焦慮,否則可能會加重不適癥狀,導致宮縮更加嚴重,先觀察宮縮的情況,休息后是否會緩解或消失,是否伴隨腹痛、陰道出血等其他癥狀。如果宮縮久不緩解或出現頻繁,伴隨腹痛等,準媽媽要保持冷靜,到醫院就診。此時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待到醫院后,盡可能跟醫生描述宮縮的時間長短、頻次以及有無其他癥狀等,以便醫生做出判斷。
【參考文獻】
[1]徐叢劍,華克勤.實用婦產科學(第4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02.
[2]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