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危急重癥,其觀察與護理至關重要。患者在病發后的狀況多變,醫護人員需從癥狀、生命體征、心電圖變化、藥物反應及并發癥五個方面進行嚴密監測。
1、癥狀觀察
心肌梗死患者典型癥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等。醫護人員應持續觀察癥狀的變化,如胸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緩解情況,以評估病情進展。
2、生命體征監測
心率、血壓、呼吸和體溫是反映患者生命體征的重要指標。心肌梗死可能導致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因此需定時記錄并分析這些參數,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3、心電圖變化
心電圖是診斷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據。醫護人員應定期為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關注ST段、T波等關鍵指標的變化,以評估心肌損傷程度和治療效果。
4、藥物反應觀察
心肌梗死治療常涉及多種藥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藥(肝素)、溶栓藥(尿激酶)等。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包括癥狀改善情況、不良反應及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5、并發癥預防與處理
心肌梗死可能并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嚴重情況。醫護人員應提前預防,一旦發現并發癥跡象,立即采取相應治療措施,確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