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觀”,又稱內省,是指“觀察自身的內心”而言,包括了自己意識到的體驗和以往直接經(jīng)歷過的體驗,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基本研究方法。最早來源于佛教凈土真宗的一派,原意為通過深刻反省自身,洞察到自己深重的罪孽并為之懺悔,拜托佛祖來拯救自己。內觀療法則是由日本吉本伊信于1937年創(chuàng)造的一個治療方法,目前已與森田療法并列為日本,獨特的心理治療方法。吉本伊信排除宗教色彩而將內省移用到日常生活中來,發(fā)展成為內觀療法。
具體實施方法分為集中內觀和分散內觀兩大類。集中內觀是在一安靜的房間內,四周圍以屏風,可以多人一起進行。
大家面壁而坐,除了進食、大小便、睡眠以及洗澡外,不可隨便走動,也不能看書或相互談笑,在與外界環(huán)境、日常生活隔離的情況下,自己進行有系統(tǒng)的回顧反省。指導人員則每隔1-2小時對每一名被治療者分頭作指導,每次3-4分鐘,扼要詢問在想些什么,有何體會,并指導下一步應如何做,使被治療者始終有一個明確的內觀方向。這樣連續(xù)7天,每天自早上7時起至晚上9時止,一般連續(xù)進行14小時,其中2小時為與指導人員交談的時間。分散內觀則是讓被治療者回到日常生活中后繼續(xù)進行治療,每星期進行1-2次,每次1-2小時,以最近發(fā)生的事為主,繼續(xù)原來的集中內觀時的做法,直至疾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