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利尿藥作用部位、化學結構和作用機制可分為六類:
第一、碳酸酐酶抑制藥,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利尿作用比較弱,很少單獨用于利尿,比如乙酰唑胺。
第二、滲透性利尿藥,多數體內不代謝,不顯示藥理作用的低分子物質,靜脈給藥之后能夠迅速升高血漿滲透壓,通過增加腎小球濾液和腎小管液量而利尿,比如甘露醇。
第三、髓袢利尿藥,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鈉、鉀、氯的轉運過程,促進鈉、鉀、氯的大量排出,髓袢利尿藥是高效利尿藥,它的理想劑量是短效率約比噻嗪類藥高六到八倍,比如呋塞米。
第四、噻嗪類利尿藥,主要作用于遠曲小管,抑制鈉、氯的重吸收,是中效利尿藥。
第五、保鉀利尿藥,主要作用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干擾鈉的重吸收和鉀的排泄,通過增加鈉、氯的排除而利尿,比如氨苯蝶啶。
第六、醛固酮拮抗藥,比如螺內酯,也是保鉀排鈉。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