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動脈炎是怎么回事
病情描述:
大動脈炎是怎么回事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大動脈炎,是指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進行性非特異性炎癥免疫性疾病。大動脈炎的病變位于:主動脈弓及其分支最為多見;其次為降主動脈,腹主動脈,腎動脈;主動脈的二級分支,如肺動脈、冠狀動脈也可受累。大動脈炎的病因有病菌、病毒、立克次體、寄生蟲引起的感染,其中以結核桿菌、鏈球菌最多見,約81%本病患者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約48%患者有結核病史。 二:性激素;三:遺傳;四:自身免疫。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什么是大動脈炎大動脈炎屬于風濕免疫病,它是風濕免疫病中系統性血管炎的種類。大動脈炎,主要累及主動脈和主動脈的,主要分支的慢性的進行性血管炎。臨床表現,主要表現是有人可以出現發熱、乏力,有人可以出現各種血管的受累,出現血壓的異常,出現頭暈、頭疼,可以出現主動脈的一些受累表現,可以出現胸痛。還可以出現四肢受累的表現,出現四肢,叫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人會走路的時候,突然就走不動了;有人會出現頸動脈受累表現,可以出現頸動脈的狹窄,出現脖子疼、頭暈等等。01:11
-
大動脈炎發病年齡大動脈炎常見的發病年齡,是30歲之前的人,我們以前有俗稱叫做東方美女病,所以是30歲之前女性,大動脈炎發病率是比較高的。但是男性同樣也可以發病,也不是局限于30歲、40歲、50歲,也可以出現大動脈炎。目前最新的美國的ACR的一個分類標準,把大動脈炎的一個發病年齡,提高到60歲之前,所以說是60歲之前的患者,都可能會出現大動脈炎的一個發病、那60歲之后的患者,我們發病的話,更多的考慮叫巨細胞動脈炎,但是一些比如說是40歲、50歲出現的血管狹窄,同樣有可能是個大動脈炎的發生,所以發病年齡還是比較廣的。01:07
-
大動脈炎是怎么回事大動脈炎,它是一種多發生于年輕女性,并且以東方人最為多見的疾病。一般會在三十歲以前發病,它是一種累積到主動脈及其分支的慢性進行性炎癥性疾病,它長累積的動脈包括,主動脈弓及其分支、以及降主動脈、腹主動脈、腎動脈、肺動脈、冠張動脈也可以受累。受累的效果表現為,全程的動脈壁炎癥,可以表現為管腔的狹窄或閉塞或者形成動脈擴張,假性動脈瘤或者是夾層動脈瘤等。它的疾病一般比較隱秘,根據病變的部位不同,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頭臂動脈型、副主動脈型、廣泛性和肺動脈性,不同的類型,由于它受累的血管不同,會出現不同臟器的缺血,引起不同的癥狀。比如頭臂動脈型可以引起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頭疼、視力減退、記憶力減退等,或者上肢缺血的情況,而胸腹主動脈型主要表現為,下肢無力,影響到腎動脈可以引起腎性高血壓,而廣泛型就是剛才兩種類型的聯合,肺動脈型主要表現為肺動脈受累,比如肺動脈高壓,嚴重的時候可以出現右心功能衰竭。語音時長 1:48”
-
什么是大動脈炎大動脈炎又稱高安病,無脈癥,主動脈弓動脈炎,是主動脈及其分支的慢性進行性炎癥,引起血管不同部位的狹窄和閉塞。少數患者可出現動脈擴張或者動脈瘤,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好發于青年女性,20到30歲起病較多,平均年齡為22歲,因此又稱為東方美女病。大動脈炎主要累及主動脈,主動脈弓,胸主動脈,腹主動脈,鎖骨下動脈,腎動脈,肺動脈等等,可以表現為急性發作發熱,肌痛,關節腫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等,或者是肢體麻木,無力,酸痛,上下肢的血壓不同,雙側的血壓不等。語音時長 1:20”
-
大動脈炎吃藥多久大動脈炎是不能根治的疾病,因此有可能需要終身服藥,當然也不必太過焦慮,一定要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導建議,隨著病情逐漸穩定之后,是可以逐漸減量的,也就是可以用最小有效劑量的藥物維持劑量進行治療,通常應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
大動脈炎是怎么引起的大動脈炎是一種系統性血管炎的一種,具體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是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環境因素,某些細菌病毒感染等,有一定關系的,主要還是由于免疫紊亂造成的疾病。只要經積極有效的治療,大多數患者預后還是比較好的。
-
大動脈炎超聲表現由于超聲檢查能夠清晰,實時的對病變動脈進行顯示,安全無創便于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因此超聲在大動脈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動脈炎表現的超聲表現有下面這些情況,可以發現病變動脈外徑局限性增寬或變化不明顯,管壁外膜、內膜中層均彌漫性增厚,回聲減低不均勻。也可表現為內徑狹窄不明顯,局部偏心性狹
-
大動脈炎影像表現大動脈炎在臨床上歸類為大血管炎,其主要受累及主動脈大分支和肺動脈,多為年輕患者的疾病,因此通常采用核磁共振檢查以避免重復放射性暴露。典型的影像學包括疾病早期動脈壁增厚,隨后晚期呈狹窄閉塞動脈瘤樣擴張。最常累及的血管為鎖骨下動脈和頸動脈近段,肺動脈受累占病例的50%~80%。在疾病晚期表現血管鈣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