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發燒幾度算感染新型肺炎
病情描述:
發燒幾度算感染新型肺炎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不管發熱多少度,都不能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發熱可以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個典型癥狀,但不能用發熱癥狀來判斷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胸部CT有特征影像改變,最終才能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意見建議:
平時預防很重要,戴口罩出行,不去人多和通風差的地方,飲食注意多樣性,食物一定要做熟了再吃,多通風,勤洗手。
為你推薦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人群的年齡新型冠狀病毒普遍人群都容易感染,但是像兒童、老年人、孕產婦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還有像艾滋病的患者,惡性腫瘤接受放療、化療的患者以及應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也是容易感染的。尤其是伴有各種像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被感染,而且后期的合并癥可能會更重一些。還有像合并有糖尿病、矽肺、白血病、營養不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普遍容易感染的。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都易感,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個人的防護,要做到室內勤通風、勤洗手,少去公共場所,外出一定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01:51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持續發燒還是間斷發燒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現發熱,可以是稽留熱,也可以呈弛張熱,也可以是中低熱,甚至可以出現不發熱的癥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分為四型,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輕型的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可以為持續的低熱和輕微的乏力,無肺炎的臨床表現。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有發熱或者是不發熱,伴隨有咳嗽、乏力等臨床表現。危重和重型的患者甚至可以出現中低熱或者是不發熱的癥狀。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還要根據基礎疾病和全身免疫功能的情況、相應的病情發展階段,給予對癥的、有效的治療。01:49
-
發燒幾度算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僅僅依據發燒的溫度并不能判定是否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引起高燒的表現,也可以引起低燒的癥狀,因此任何程度的發燒都有可能是先行冠狀病毒肺炎導致的。如果有相關的流行病學史,出現了發燒,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排查,以免延誤病情。此外也需要指出,即使測量體溫是正常的,也不足以完全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因為這種疾病有時可以不引起發燒的表現。所以在有流行病學史的情況下,出現任何程度的咳嗽,或者其他一些呼吸道的癥狀,甚至沒有癥狀的情況下,都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給予隔離,進行排查,以免延誤診斷。語音時長 01:20”
-
新型冠狀感染肺炎發燒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其發燒程度高低不等,患者多是以高燒為主,體溫多大于38.5度以上。部分患者起病時可以為低燒,但隨著病情的進展或加重,此時患者可以出現高熱的現象,部分患者甚至是達到40度的高溫。當然部分輕癥的患者,此時可以為低燒,體溫波動于37.3-38度左右。還有部分輕癥的患者可以無發熱的現象,有時還可以見到無癥狀感染者,此時亦要予以相應的識別。當然如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繼發了相應的并發癥形成也會影響其發燒的程度,例如繼發形成細菌性肺炎或膿毒血癥時候,患者可以再次出現高熱或者是高熱不退的現象。此時對于反復的高熱、控制不佳的時候,要早期復查相應的指標,排外有無繼發性的感染。對于發熱的患者要加強對癥處理,同時也根據情況予以相應的抗感染治療。語音時長 01:18”
-
新型冠狀感染肺炎發燒幾度病情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往往會表現為發熱,但是具體發熱多少度是沒有規律的,有的患者會出現高熱,也有一些患者會表現為低熱,甚至少數的患者不出現發熱。意見建議:對于發熱的患者可以首先查血常規等,初步的篩查;如果通過上述檢查,懷疑有可能會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還需要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進一步的明確診斷。患者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可自愿進行隔離治療,避免焦慮緊張。
-
新型肺炎發燒幾度病情分析:新型肺炎發燒主要以低熱為主,體溫在37.3到38.1℃之間,如果后期合并細菌感染的話,可能體溫會更高,超過39℃。意見建議:除發熱癥狀外,新型肺炎還有干咳,乏力癥狀,有些患者還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癥狀。出現上述癥狀時,應立即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行血常規,胸部x線以及核酸檢測,明確是否是新型肺炎。
-
體溫幾度算發燒成人腋下溫度大于等于37.3攝氏度算發燒,發燒也稱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正常人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影響。一般認為當腋窩溫度高于或者是等于37.3度或一日之間氣溫相差在一度
-
腋溫幾度算發燒一般來說,腋窩的溫度如果超過了37.3度,就稱之為發燒。在37.4~38度之間,稱之為低熱;在38.1到39度之間,就是中度發熱;體溫在39.1~41度之間,就是高熱;體溫超過了41度,就是極高熱。極高熱,如果處理不及時,會出現多臟器損害,出現一些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等,如果搶救不力,有死亡的風險。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