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粵光主任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骨科
擅長領域:股骨頭壞死、髖關節、膝關節病。?
執業經歷: 樊粵光,男,1954年10月出生于廣東,籍貫山西省長子縣,教授,主任醫師,中醫骨傷科學(髖膝關節疾患)博士生導師。 1983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醫療專業,留校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至今。1998年他被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被破格晉升為主任中醫師,2001年被聘任為教授,并正式確定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及博士后研究生導師,作為著名髖膝關節疾病的臨床和研究學者,樊粵光教授先后前往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越南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深受與會者稱道。 任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骨傷科學專業學科帶頭人。 先后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基金課題13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教育部課題2項、衛生部課題1項、國家中管局課題1項,省局級課題6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7篇,其中2篇被國外SCI收錄;主編衛生部規劃視聽教材1部,出版專著6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先后培養博士20名,碩士16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中醫院院長”、“廣東省抗擊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突出貢獻三等功”、“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和稱號。 專業特長: 多年來,樊粵光教授在中西醫結合骨傷科領域潛心鉆研,將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與現代診療手段有機結合治療髖關節、膝關節疾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尤其在對中老年人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面,樊粵光教授主張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強調將補腎法與活血化瘀法相結合,他的經驗方“關節康”經多年臨床驗證具有顯著療效。近年來,樊粵光教授致力于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小兒股骨頭壞死以及各類成人股骨頭壞死方面,有深入研究和探討。對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他強調應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醫藥學的優勢,注重患肢動靜結合,收到了較好的療效,對中晚期的患者,不拘泥于古,大膽嘗試,與課題組一道進行了運用髓芯減壓、多條血管束植入、同種異體骨支撐術、肌骨、帶血管蒂肌骨瓣、人工骨植入、人工關節置換、中藥介入等方法治療各類、各型股骨頭壞死患者,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治療特色的關鍵點在于準確預測判斷各類壞死發展的預后,根據不同的預后特點采用不同治療方法,盡可能地采用非手術(中醫藥)→微創手術→保髖手術→人工關節手術,循序漸進地選擇其中之一最有利患者長遠生存質量的治療方法。在探索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機理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因此,隨著他所在科室的業務量及影響力在全國的不斷擴大,1997年該科室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中醫髖關節疾病醫療中心”,成為髖關節疾病最有實力的治療中心之一。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