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內側疼可能是因為長期勞損、鞋不合腳等非疾病因素導致的,也可能與踝關節扭傷、痛風、腱鞘炎等疾病因素有關。
1、長期勞損:
如果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或進行劇烈運動,可能會導致腳踝內側的韌帶出現勞損,進而導致上述癥狀出現。此種情況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行走或負重,癥狀可能會逐漸緩解。
2、鞋不合腳:
如果穿不合適的鞋子,可能會摩擦腳踝內側皮膚,進而引起上述情況發生,同時還可能會出現皮膚破損、滲血等癥狀。此種情況患者應更換合適的鞋子,皮膚破損處可用碘伏進行消毒,以促進其愈合。
3、踝關節扭傷:
如果發生踝關節扭傷,可能會導致腳踝內側的韌帶損傷,進而引起患者所述癥狀,還可伴有踝關節腫脹、跛行等癥狀,傷后2-3日可出現皮下淤斑及青紫現象。此種情況患者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4、痛風:
痛風是體內單鈉尿酸鹽沉積所導致的一種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若累及踝關節,可導致腳踝內側疼痛,并可伴有發熱、乏力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痛風石。此種情況患者需要遵醫囑服用非布司他片、別嘌醇片、秋水仙堿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5、腱鞘炎:
腱鞘炎是指腱鞘因反復機械性摩擦而出現的慢性無菌性炎癥改變,若踝關節內側肌腱發生腱鞘炎,則可導致上述現象發生,還可伴有關節僵直、活動受限,患處可觸摸到結節并伴有壓痛。此種情況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布洛芬片、對乙酰氨基酚片、醋酸氫化可的松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了不適的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明確病因后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