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這一由腸道病毒或柯薩奇病毒引發的疾病,確實具有傳染性。它主要通過呼吸道、糞口途徑以及接觸感染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品進行傳播,多發于6歲以下兒童,尤其在春秋季節更為常見。
此病的典型癥狀包括發熱、咽痛,以及咽峽部出現的灰白色皰疹,隨后皰疹破潰形成黃色潰瘍。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療通常無效。在治療方面,除了常規的對癥治療如退燒、緩解咽痛外,還需特別注重患者的隔離與護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針對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藥物如干擾素,用于局部霧化治療以抑制病毒復制。同時,可給予患者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中成藥制劑,以輔助緩解咽喉部癥狀。若患者出現高熱,可考慮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進行退燒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皰疹性咽峽炎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預后良好,但仍有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如腦膜炎、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因此,一旦確診,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皰疹性咽峽炎的關鍵在于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感染者直接接觸,以及在疾病高發季節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的活動。對于已經患病的患者,除了遵醫囑用藥外,還應注意休息、保持飲食清淡,以及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或玩具等物品,從而降低傳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