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紅細胞偏低考慮是外傷、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淋巴癌等原因引起的,應及時就醫,根據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1、外傷:
紅細胞是血常規檢查中的一項指標,如果孩子出現外傷后,會導致局部出血,若大量出血會因為紅細胞丟失過多而引起紅細胞偏低,也會伴有頭暈、全身乏力等癥狀。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輸血,有利于提高體內紅細胞數量,在此期間也需要多注意休息,每天睡眠應保持在8~10小時。
2、缺鐵性貧血:
主要與鐵攝入不足、鐵丟失過多等因素相關,患病后會因身體缺乏鐵而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以會出現紅細胞數值偏低,還會伴有面色蒼白、全身倦怠等癥狀。可以遵醫囑使用富馬酸亞鐵顆粒、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小兒硫酸亞鐵糖漿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可以在飯后半小時服用,有利于改善不適癥狀。平時也可以適量的吃些菠菜、豬肝、鴨肝等鐵含量豐富的食物,每天的攝入量應在200~300克。
3、再生障礙性貧血:
該病會因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紅細胞、血小板數值偏低,也會伴有出血、感染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患者的免疫力會受到影響,容易感染,因此,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勤洗澡,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和通風,可以每天早上起床后開窗通風半小時。
4、白血病:
患病后隨著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積累,會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從而引起紅細胞數值下降,也會使體內的產熱大于散熱,引起發熱、骨骼疼痛等癥狀。可以遵醫囑使用注射用硫酸長春新堿、注射用甲氨蝶呤、注射用鹽酸阿糖胞苷等化學藥物治療,用藥期間需要保持室內溫度以及濕度適宜,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2~26℃,濕度以60%為宜,也需要適度開窗通風,合理的生活習慣能夠為病情恢復提供有利條件。
5、淋巴瘤:
是起源于淋巴結和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隨著淋巴瘤體積的不斷增大,會出現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也具有擴散性和轉移性,如果侵犯骨髓則會使紅細胞數量減少,如果侵犯胃腸道會引起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放射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也需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與朋友談心、聽音樂等方式,緩解精神緊張。
除了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外,也需要遵醫囑定期去醫院復查,以便了解病情的具體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