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通常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病毒性心肌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原因造成的,建議及時就醫,對因治療。
1、高血壓:
主要與遺傳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有關,患病后會導致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值增高,也會導致心臟灌注壓上升,進而誘發心肌缺血,還會伴有頭暈、頭痛等癥狀。可以遵醫囑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緩釋片、硝苯地平緩釋片等藥物治療。
2、糖尿病:
患病后會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增高,長期得不到糾正容易導致動脈血管壁彈性下降、血管壁損傷,所以會誘發心肌缺血,還會伴有多飲、多尿等癥狀。可以遵醫囑應用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本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藥物治療。
3、高脂血癥:
患病后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成分增高,也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減慢,若病情持續進展溶液導致動脈血管受損,進而出現心肌血氧缺乏,還會伴有頭暈、全身乏力等癥狀。可以遵醫囑應用瑞舒伐他汀鈣片、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藥物治療。
4、病毒性心肌炎:
患病后隨著病毒數量的不斷增多,會對心肌部位造成刺激和損傷,也有可能會影響心肌的正常收縮與舒張功能,進而誘發缺血,主要表現為心慌、心悸等。可以遵醫囑應用呋塞米片、阿昔洛韋膠囊、輔酶Q10膠囊等藥物治療。
5、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該病會因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而引起心肌缺血,還會伴有持續性胸悶、胸痛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等手術方式治療。
無論是哪種因素引起的心肌缺血都需要重視起來,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