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最快可能在2至4周出現急性期癥狀。這一時期的癥狀雖然不具有特異性,但往往包括發熱、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痛、淋巴結腫大以及神經系統癥狀等。這些癥狀通常持續1-3周后緩解。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體后,會經歷一個急性感染期。此期間,病毒在體內大量復制,導致免疫系統急劇反應,從而引發上述癥狀。這些癥狀并非艾滋病獨有,因此容易被忽視或誤診。隨著急性期癥狀的消退,感染者會進入一個相對較長的無癥狀期,也稱為潛伏期。這個階段,雖然感染者外表看起來健康,但病毒仍在體內不斷復制,對免疫系統造成持續損害。當免疫系統受到嚴重破壞時,感染者會進入艾滋病的發病期。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的風險顯著增加。
目前,針對艾滋病的治療主要采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如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以及蛋白酶抑制劑等。這些藥物通過抑制病毒復制,降低病毒載量,從而延緩病情進展。預防艾滋病的關鍵在于避免高危行為,如不安全性行為、共用注射器等。定期檢測和咨詢也是預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對于已經感染的人群,及早發現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和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