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痔瘡臨床上指患有痔瘡,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個人生活史、個人患病史、臨床癥狀、體格檢查、肛門鏡檢查等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痔瘡。
1、個人生活史:
痔瘡的發生原因大多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如果平時排便時間過長或者長期飲酒,則有可能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2、個人患病史:
如果本身患有便秘、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會導致大便異常,增加患病的幾率。
3、臨床癥狀:
患有本病后會引起多種臨床癥狀,比如可能會出現便血、肛門疼痛、肛門瘙癢、肛周脫垂等。如果出現以上癥狀,需要及時去正規醫院的肛腸外科、普外科等科室就診。
4、體格檢查:
在醫院就診時,醫生會首先進行體格檢查,比如會進行直腸指診,醫生會將食指伸入直腸,判斷直腸內壁是否有膨出物或者贅生物,可以對疾病作出初步的判斷。
5、肛門鏡檢查:
在進行此項檢查的過程中,醫生會將肛門鏡探入患者的肛門,可以觀察直腸黏膜是否出現充血、水腫、潰瘍等,也能夠明確痔瘡的位置、大小、形態等,可以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痔瘡患者通常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熊膽痔瘡膏、麝香痔瘡栓、普濟痔瘡栓等藥物進行治療。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還應加強生活管理,要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也要注意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