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肝臟炎癥,其診斷需要依據一系列的臨床和實驗室檢查指標。以下是在診斷急性肝炎時必須關注的主要指標:
1、肝功能指標
肝功能測試是評估肝臟狀態的重要手段。丙氨酸轉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的升高往往提示肝細胞受損。此外,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肽酶(GGT)以及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的檢測也能提供關于肝臟功能的重要信息。
2、病毒標志物檢測
對于病毒性肝炎,特別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需要進行病毒標志物的檢測。這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丙肝病毒抗體(HCV-Ab)等,這些檢測有助于確定肝炎的類型和病毒感染的階段。
3、血常規和凝血功能
血常規可以提供關于炎癥程度的信息,如白細胞計數(WBC)的增高可能表示體內存在感染或炎癥。凝血功能的檢查,如凝血酶原時間(PT)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可反映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
4、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是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可以幫助評估肝臟的大小、形態和結構,以及是否有肝硬化的跡象。在必要時,CT或MRI掃描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肝臟結構和功能信息。
5、藥物治療反應監測
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定期監測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如使用干擾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抗病毒藥物時,需通過實驗室檢查來評估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急性肝炎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項指標,以確保準確評估病情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