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針回血后推不進去考慮是導管尖端不在血管內、針頭移位、血管脆性大、血管壁損傷、針頭堵塞等原因,應根據不同原因做針對性處理。靜脈滴注時,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建議及時向醫生反饋。
1、導管尖端不在血管內:
通過留置針靜脈滴注時,如果鋼針尖端在血管內,而導管尖端不在血管內,推注藥物時便會產生阻力,出現回血后推不進去的癥狀。應將鋼針和導管退到回血特別順暢的位置,立即將留置針軟管沿血管走向輕輕送入血管,確定在血管內后完全退出針芯,固定。
2、針頭移位:
植入留置針后,如果患者活動幅度較大,導致針頭移位,則會引起回血的現象,再次推注藥液時會導致推不進藥液的情況。可以適當的活動植入留置針的部位,通過變換角度可能會使藥液順利輸注,如果癥狀一直無法緩解,則需要重新植入留置針。
3、血管脆性大:
患者血管脆性大,送套管時外套管觸碰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破裂,從而引發回血的現象,再次推注藥物時還會無法推動。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并拔除留置針,選擇患者靜脈條件較好的部位重新穿刺。
4、血管壁損傷:
如果患者的血管壁損傷,便會導致血管內部出現血塊或血凝塊,這些血凝塊會阻塞血管通道,導致留置針導管內的藥物無法順暢地通過血管,造成推不動藥液的現象。如血管損傷輕微,可嘗試用生理鹽水沖洗血管,幫助清除血塊或血凝塊。
5、針頭堵塞:
當針頭堵塞時,會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動,進而使得在嘗試通過留置針推送藥物時遇到阻力,應拔出留置針,更換新的留置針。
在靜脈滴注期間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導致藥液輸注不暢,還應避免自行調整藥物的滴注速度,自行觀察身體是否出現異常癥狀,如果有皮膚瘙癢、皮疹、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刻停止滴注,并及時向醫生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