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合傷口感染后,應采取綜合措施進行處理,包括清理傷口、藥物治療以及物理輔助治療等。
清理傷口是關鍵,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使用雙氧水、生理鹽水等清潔傷口,有效去除污物和細菌,為傷口的愈合創造良好條件。
藥物治療也必不可少,若感染較為嚴重,可遵醫囑服用抗生素藥物,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膠囊等,以控制感染,促進病情恢復。需注意的是,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來確定,避免濫用。
物理輔助治療也能起到良好效果,如紅外線、紫外線照射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退和傷口愈合。
在治療期間,患者還應注意飲食健康,多吃新鮮蔬果,避免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影響傷口愈合。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用手直接抓撓傷口,減少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