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屬于早產,但是35周早產的寶寶比34周的寶寶身體各系統發育要稍微好一些。
34周和35周早產的區別
懷孕34周、35周出生的寶寶都屬于早產兒,生出來之后也是能夠存活的。但是因為正常是37周才算足月的,所以34周、35周生下來孩子一般需要進保溫箱,35周的早產兒可能待的時間要稍微短一點,35周的寶寶心肺功能發育可能也會相對比較成熟,剛剛出生后胃腸道消化能力可能也會比較好。
早產兒主要是指在媽媽肚子里的時間大于28周少于37周的嬰兒,引起早產的確切病因暫不明確,但可能與感染、蛻膜出血、子宮過度膨脹等有關。一經確診有早產傾向,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量抑制宮縮、控制感染,降低早產的發生,必要時進行促胎肺成熟治療,以提高早產兒生存率。
在懷孕期間孕婦心理壓力不要過大,情緒要保持穩定,飲食注意營養均衡,定期產檢。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35周出生的孩子是早產兒嗎我們一般早產兒的定義是小于37周,所以35周的新生兒,肯定是屬于早產兒的范疇。像早產兒的話,根據不同的分娩時間,病情的輕重,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像35周這種早產兒的話,一般來說,他的癥狀是比較輕微的,也沒有太多的一些并發癥,或者是后遺癥。如果是在28周到32周左右出生的早產兒,相對來說病情會比較嚴重一點,治療的過程也會時間比較長,他的后遺癥或者是并發癥的可能性,也會稍微偏高一點。當然如果要是在28周以內的,特別是像一些22,23周,或者24周的早產兒,他的救治難度就是非常高的,一般需要到一些非常大的,新生兒危重癥的救治中心,才具備這種新生兒的搶救條件。所以早產兒我們一定要看他具體的周數,才有可能知道他的治療的難易程度,或者預后的情況。01:28
-
口周皮炎和濕疹的區別在形態上,皮炎往往是出現局部的口周潮紅、脫屑,甚至有一些皸裂這樣的現象。那么濕疹往往是小型疹、多形態,它可以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甚至出現輕度的糜爛,甚至結痂。從原因來講,往往是口周皮炎和局部的刺激有一定的關系,和精神的緊張,也有一定的關系。那么濕疹除了這些原因以外,還可以和食物過敏有關系,要到醫院去檢查,進行治療。01:03
-
懷孕35周早產如果在懷孕35周的時候出現了先兆早產的癥狀,建議口服保胎藥物、臥床休息、禁止性生活、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勞累,要是住院給予保胎對癥治療。但是如果通過檢查,發現早產也不可避免,那么應該盡早住院。雖然37周之后是足月,35周臨床定位為早產,但是35周胎兒達到基本成熟,那么即使早產寶寶,應該也沒有太大問題,不要過于擔心。低鹽低糖低脂飲食、避免勞累、避免著急上火,一定要去專科醫院做檢查。多喝水,避免羊水少,避免著急上火,注意保暖。如果隨時出現了腹痛、破水、胎動減少的異常情況一定及時住院,正常孕晚期應該一周左右做一次胎心監護的檢查,語音時長 1:30”
-
35周算早產嗎如果女性在懷孕35周時就將胎兒娩出,這時娩出的胎兒就算是早產兒。而且有些胎兒由于本身發育不是特別快,所以出生以后其并發癥就可能特別多,常常都可能出現新生兒肺炎,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危及早產兒的生命安全。所以對于35周出現腹痛癥狀的女性,在檢查確診可能出現早產的情況下,往往需要靜脈滴注硫酸鎂來抑制宮縮,以延遲胎兒娩出的時間,同時還需要肌注地塞米松來促進胎兒的胎肺成熟,以免在出生以后出現呼吸功能衰竭。語音時長 01:13”
-
34周早產的多嗎病情分析:34周早產的不多。早產多是因為孕婦孕期出現陰道炎癥,沒有積極的治療,病原體沿宮頸管逆行而上,導致宮內感染而出現宮縮的情況導致早產。或者是孕婦孕期精神心理壓力過大而導致體內激素過多過早的分泌,使宮頸過早成熟,并且誘發宮縮的出現而出現早產。意見建議:建議懷孕期間的女性要注意定期的到醫院進行常規的產前檢查,如果孕期出現陰道炎癥積極的治療。孕期要保持平衡的心態,不要情緒波動過大。
-
34周屬于早產嗎病情分析:懷孕34周分娩屬于早產。臨床上將整個孕周計算為40周,早產是指懷孕滿28周但不足37周分娩者,37周之后屬于足月分娩。意見建議:在孕期孕婦應盡量避免發生早產,孕婦要保證充足的營養,飲食多元化,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進行劇烈的運動,不要過度勞累,適量的運動,增加母體抵抗力,同時定期到醫院進行產檢。
-
34周和35周早產的區別早產情況在妊娠的不同階段有著明顯的差異,特別是34周和35周的早產兒,他們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別。1、定義:34周早產指的是胎兒在妊娠34周時出生,而35周早產則是指胎兒在35周時來到這個世界。雖然時間相差僅一周,但這一周對于胎兒的發育至
-
懷孕35周早產懷孕35周發生早產情況,雖未足月,但胎兒已較為成熟,存活率高。此時,合理的醫療管理和及時的干預措施對于確保母嬰安全至關重要。一、早產的定義與原因早產指的是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的情況。35周早產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