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黏膜下肌瘤是婦科常見良性腫瘤,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宮腔鏡檢查及病理學檢查來確診。
影像學檢查是初步判斷子宮黏膜下肌瘤的重要手段。其中,超聲檢查因其無創、便捷、準確性高而成為首選。通過超聲,醫生可以觀察到肌瘤的大小、位置以及與子宮肌層的關系。此外,核磁共振(MRI)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也能提供更為詳細的肌瘤形態和位置信息,尤其是對于復雜病例。
宮腔鏡檢查是確診子宮黏膜下肌瘤的關鍵步驟。在宮腔鏡的直視下,醫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宮腔內的情況,包括肌瘤的形態、位置和范圍,從而更準確地制定治療方案。
病理學檢查是確定肌瘤性質的金標準。通過手術或宮腔鏡取出的肌瘤組織,需經過病理學檢查來確認其良惡性,以指導后續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藥物輔助治療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常用藥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它們能夠降低雌激素水平,縮小肌瘤體積;還有米非司酮,作為一種孕激素拮抗劑,同樣可以用于治療子宮肌瘤;而中藥如桂枝茯苓丸等,則通過調理身體機能,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綜上所述,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檢查方法包括影像學檢查、宮腔鏡檢查及病理學檢查,而藥物治療則是治療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