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又稱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病癥。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及鞏膜出現黃染現象,這是由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通常會在出生后自然消退,而病理性黃疸則需要醫療干預。
一、黃疸的類型與特征
1、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4-6天達高峰,7-10天逐漸消退,除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癥狀。
2、病理性黃疸:出生后24小時內即出現,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或黃疸退而復現。病理性黃疸可能由溶血性疾病、感染、膽道阻塞等因素引發。
二、處理方法
1、光照治療:是簡單有效的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方法。
2、藥物治療:可使用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鈉片、尼可剎米片,增加肝臟清除膽紅素能力;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可調節腸道菌群,促進膽紅素排出。
3、換血治療:當膽紅素水平極高,可能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時,可采用換血療法迅速降低膽紅素水平。
三、預防措施
預防新生兒黃疸可通過盡早母乳喂養、適量日光照射、預防感染、母體保持規律飲食以及加強孕期和產前檢查等方式實現。
新生兒黃疸雖然常見,但大多數情況下是生理性的,且可預防可治療。家長應密切關注新生兒的狀況,如有異常及時就醫,確保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