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在急性期一般會有發熱、頭痛、盜汗、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表現。無癥狀期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腫大,艾滋病期可表現出持續長時間的發熱、各種機會性感染、惡性腫瘤等。患有艾滋病時,應及時給予規范的治療。
1、急性期:
艾滋病主要是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根據患者感染后的癥狀、體征不同,可分為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急性損傷,引起發熱、盜汗、咽痛、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持續1~3周后可緩解。
2、無癥狀期:
在此期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在患者體內不斷的復制,會導致免疫系統受損,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皮疹等癥狀,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視,持續時間平均為6~8年。
3、艾滋病期:
隨著病情的發展,無癥狀期過后,會進入到艾滋病期,也就是艾滋病的最終階段,此時患者體內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載量明顯增高,會導致免疫系統嚴重的損傷,出現持續長時間的發熱、盜汗、腹瀉,同時抵抗其他疾病的能力也會下降,因此也可能會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或惡性腫瘤。
發現患有艾滋病后,應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韋片、依非韋倫片等抗病毒的藥物治療。經過積極規范的治療,有利于控制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