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偏低可能是營養不良、流行性感冒、缺鐵性貧血、帶狀皰疹、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原因引起,可以通過增加營養、服用藥物、靜脈滴注、手術等方法治療。
1、營養不良:
如果最近一段時間過度偏食或挑食,沒有攝入充足的營養,會引起身體消瘦、乏力的癥狀,而且做血常規檢查時還會引起中性粒細胞偏低。在此期間應攝入充足的營養,多吃一些雞蛋、牛肉、排骨等有營養的食物,對改善不適癥狀有幫助。
2、流行性感冒:
考慮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該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會侵襲上呼吸道系統,容易引起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發熱等癥狀。持續性高熱還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可以遵醫囑服用利巴韋林膠囊、阿昔洛韋片、更昔洛韋分散片等藥物治療。
3、缺鐵性貧血:
如果機體缺乏鐵元素或者失血過多,可能會誘發缺鐵性貧血,當體內的血容量不足也會影響到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引起此數值下降,患者還會出現面色蒼白、身體乏力、出虛汗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亞鐵糖漿、硫酸亞鐵片、琥珀酸亞鐵片等藥物治療。
4、帶狀皰疹:
通常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如果接觸了帶有病毒的皰疹,也會引起疾病的傳染,容易使體溫調節中樞出現紊亂,引起發熱的現象,會誘發中性粒細胞數量偏低,還會引起身體疼痛。可以遵醫囑通過靜脈點滴治療,使用的藥物有利巴韋林注射液、阿昔洛韋注射液、更昔洛韋注射液等。
5、再生障礙性貧血:
患有該病后會導致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產生中性粒細胞的能力也會下降,因此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數值偏低的現象,并伴有身體乏力、心慌、面色蒼白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選擇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治療。
在治療期間應多休息,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并定期去醫院做檢查,減少不良情緒的刺激,對身體恢復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