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黃疸多數在兩周左右就會完全消退,具體情況還需要根據患者病情而定。
溶血性黃疸是由于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鞏膜及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正常膽紅素最高為17.1μmol/L,其中結合膽紅素3.42μmol/L,非結合膽紅素13.68μmol/L。溶血性黃疸是由于大量紅細胞破壞,形成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結合與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貧血、缺氧和紅細胞破壞產物的毒性作用,削弱肝細胞對膽紅素的代謝功能,使非結合膽紅素在血中潴留,超過正常的水平而出現的黃疸。
溶血性黃疸要采用藍光照射治療,加速氧化間接膽紅素的蛻變,遵醫囑服用茵梔黃口服液等藥物一起治療,把患者放在太陽下進行陽光照射也可以去除溶血性黃疸。嚴重的新生兒要盡快采取換血、輸血的方法,用血型合適的血液代替有抗體的血液進行治療。經過積極的治療,一般溶血性黃疸在兩周左右就會完全消退,不過具體情況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