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最常見的類型是皮膚型過敏性紫癜。這種類型的紫癜主要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常見于下肢及臀部,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大小不等,顏色深淺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數日內逐漸消退,但可反復發作。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侵犯皮膚和其他器官細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的過敏性血管炎,除了皮膚型過敏性紫癜外,還有其他類型,現詳細闡述如下:
1、關節型過敏性紫癜
除皮膚紫癜外,因關節部位血管受累,患者還可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壓痛及功能障礙等表現,多發生于膝、踝、肘、腕等大關節。
2、腹型過敏性紫癜
此類型由于消化道粘膜及腹膜臟層毛細血管受累,患者可出現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及體征,如惡心、嘔吐、嘔血、腹瀉及粘液便、便血等。
3、腎型過敏性紫癜
病情最為嚴重,可出現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偶見水腫、高血壓及腎衰竭等表現。腎損害多發生于紫癜出現后1周,亦可延遲出現,多在3-4周內恢復,少數病例因反復發作而演變為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
4、混合型過敏性紫癜
即除皮膚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兩型或兩型以上合并存在。
在治療方面,可根據病情選用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撲爾敏等,以及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對于有關節腫痛的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在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治療時務必根據醫生的指導,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