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出現的宮頸息肉,是宮頸慢性炎癥的一種表現,通常由于宮頸黏膜過度增生而形成。宮頸息肉在孕期可能引發一系列癥狀,需要細心觀察和妥善治療。
一、主要癥狀
1、異常出血:最常見的癥狀為孕期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尤其是性交后或婦科檢查后的接觸性出血。
2、分泌物異常:患者可能發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有時伴有異味或血性分泌物。
3、不適感:部分孕婦會感到下腹部或腰骶部的隱痛、墜脹感。
二、管理與治療
宮頸息肉在孕期的管理需綜合考慮癥狀的嚴重程度和胎兒的安全。
1、觀察與保守治療:對于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孕婦,可選擇密切觀察,暫不處理,以避免對胎兒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2、藥物治療:若息肉導致明顯的炎癥表現,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局部抗炎藥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以控制感染。
3、手術治療:對于反復出血、息肉較大或疑有惡變的病例,可在孕中期胎兒相對穩定時進行息肉摘除術。手術應輕柔,盡量減少對宮頸的刺激。
4、預防并發癥:術后需注意預防感染,避免性生活和盆浴,直至創面愈合。
5、定期隨訪:無論是否手術,孕婦都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監測息肉的變化和胎兒的狀況。
懷孕期間的宮頸息肉需要謹慎處理,平衡孕婦與胎兒的健康需求,確保母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