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完第二天全身酸痛考慮是睡眠不足、乳酸堆積、肌肉痙攣、細菌性感冒、類風濕關節炎等原因所致,可以通過加強生活護理、物理方式、應用藥物等方法改善,如有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1、睡眠不足:
運動完如果如果熬夜,則會因身體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而出現全身酸痛、困倦等癥狀。此時,需要調整起居習慣,每天晚上要保持8~10小時的充足睡眠,中午可以適當的午睡30~40分鐘,充足的睡眠能夠起到改善作用。
2、乳酸堆積:
生活中進行運動時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以及血液循環,也容易造成乳酸堆積,進而引起第二天全身肌肉酸痛。一般可以用雙手對全身進行適度按摩,每次按摩時間保持在8~10分鐘,適度按摩能加速乳酸代謝。
3、肌肉痙攣:
如果在運動前沒有做好拉伸與熱身工作,則會導致身體肌肉處于緊張狀態,第二天則會出現肌肉痙攣性收縮,所以會誘發持續性酸脹、疼痛等癥狀。此時可以泡熱水澡或用毛巾包裹熱水袋進行熱敷,每次泡澡時間建議保持在10~15分鐘,熱敷時間建議保持在5~10分鐘。
4、細菌性感冒:
如果運動后沒有隨溫度和季節變化增減衣物,受到冷空氣刺激后則容易誘發該病。患病后隨著細菌數量的不斷增多,會使體內的產熱大于散熱,引起發熱,體溫在上升的過程中也會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進而引起全身肌肉酸痛不適,也會伴有咽干、咽痛等癥狀。一般可以遵醫囑在飯前或飯后應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顆粒、頭孢呋辛酯顆粒等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5、類風濕關節炎:
患病后在炎癥的不斷刺激下,會導致患處關節疼痛,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也有可能會因身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進而誘發全身多處關節疼痛,這種癥狀多在運動后加重。一般可以遵醫囑應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片、硫酸羥氯喹片等藥物治療,上述藥物一般可以用35~38℃的溫水送服,以提高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
如果是疾病因素所致,也需要遵醫囑定期去醫院復查,以便監測病情變化,也有利于醫生對于治療方案以及藥物劑量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