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流血可能是排便時間長、排便時用力、大便干燥、痔瘡發炎、痔瘡誘發肛裂等原因引起。出現痔瘡流血后,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1、排便時間長:
如果有著不良的排便習慣,在排便時經常看手機或者看報紙,排便時間過長,會誘發痔瘡部位的靜脈擴張,容易引起局部血管破裂,會出現痔瘡流血的癥狀。在排便時可以將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不可以長時間排便,以免加重病情。
2、排便用力:
如果排便時過度用力會增加肛門部位血管內的壓力,容易導致血管破裂,會出現便血的癥狀。在排大便時不可以過度用力,如果出現了排便不暢的情況,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硝酸甘油軟膏、開塞露、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藥物治療。
3、大便干燥:
如果患者飲水量過少,或者經常吃過于油膩及辛辣的食物,容易誘發大便干燥,在排便時會對肛門皮膚造成刺激,也會增加便血的風險。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麻仁潤腸丸、通便靈膠囊、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藥物治療。
4、痔瘡發炎:
如果痔瘡患者沒有做好肛門皮膚的護理,可能會誘發局部皮膚發炎,會出現皮膚黏膜潰爛、出血的癥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涂抹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藥物治療。
5、痔瘡誘發肛裂:
痔瘡患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對肛管皮膚造成刺激,容易形成肛裂,在排便時也會出現便血、肛門疼痛的癥狀。患者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選擇肛門內括約肌切斷術、肛門皮瓣技術進行治療。
痔瘡患者在平時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同時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有利于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