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后有可能會得腸癌,但是大概多少年后出現是不能明確的。
大部分腸癌的發病原因是綜合性作用的結果,與膽囊切除之后消化功能異常有關,也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有些患者之前就存在腸癌的家族史,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則患腸癌的風險會比正常人高。
由于膽囊可儲存膽汁以參與消化,患者膽囊切除后,仍在持續分泌的膽汁會直接排入腸道中,因為膽汁持續的釋放,膽汁又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掉,產生次級的膽汁酸,高濃度的次級膽汁酸在腸道細菌及初級膽汁酸的作用下,轉變為甲基膽蒽,后者有較強的致癌作用,由于大腸黏膜長期暴露于較高濃度的甲基膽蒽下,則有很大可能性會患上腸癌。
故膽囊切除患者術后應當少食多餐、合理搭配,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盡量減少對胃腸道的不良刺激。同時患者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規律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