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脾虛可能會手腳冰涼,患者要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
脾虛在中醫醫學上屬于臟腑辨證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證型,主要包括脾氣虛、脾虛氣陷、脾陽虛、脾不統血等,其中又以脾氣虛、脾陽虛為常見,通常是飲食因素、精神因素、生理因素、疾病因素等造成的。患者出現脾虛的癥狀,就可能會導致身體的氣血循環不暢,無法滋養全身,就有可能會導致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
患者出現脾虛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改善癥狀,如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附子理中丸等,同時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針灸治療,一般可以選擇足三里、胃俞、建里、內關、太沖等穴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
患者在治療前一定要遵醫囑,不可盲目擅自治療,以免用藥不當或針灸的手法不對,對身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