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腦炎是一種由乙腦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病變特征主要體現在中樞神經系統。該病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及腦膜刺激征等臨床表現為主要特征,嚴重者可導致中樞性呼吸衰竭和死亡。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變過程復雜,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病毒感染與復制
乙腦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進入人體后首先在血管內皮細胞及淋巴結中復制,隨后通過血流播散至全身。
2、血腦屏障破壞
病毒血癥期間,病毒可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破壞血腦屏障,導致腦脊液中病毒含量增高。
3、神經細胞損傷
病毒在腦實質細胞內大量復制,直接損傷神經細胞,引起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形成軟化灶。
4、炎癥反應與免疫應答
病毒感染激發機體免疫反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腦組織,釋放炎性因子,進一步加重腦組織損傷。
5、后遺癥與并發癥
部分患者經治療后仍可出現后遺癥,如智力減退、肢體癱瘓等。嚴重病例可并發肺炎、泌尿道感染及褥瘡等。
在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時,常采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阿昔洛韋等抑制病毒復制,同時配合甘露醇降低顱內壓,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減輕炎癥反應。此外,還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