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和關節損傷是常見的外傷,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其中,常見的并發癥包括感染、關節僵硬、肌肉萎縮、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創傷性關節炎。
1、感染是骨折后特別是開放性骨折的嚴重并發癥,病菌通過傷口侵入,引發局部紅腫熱痛,甚至導致全身感染癥狀。及時清創和抗感染治療至關重要。
2、關節僵硬常因骨折后長期固定導致,關節活動范圍受限,影響功能恢復。康復訓練是改善此癥狀的關鍵。
3、肌肉萎縮由于長期固定和缺乏運動引起,肌肉體積減小、力量減弱。針對性的肌肉鍛煉對恢復肌肉功能尤為重要。
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骨折后的另一嚴重并發癥,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抗凝治療和密切監測是預防肺栓塞等嚴重后果的關鍵。
5、創傷性關節炎多見于關節內骨折復位不良,導致關節疼痛、摩擦感,長期可致關節畸形。良好的復位和固定對預防此并發癥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骨折和關節損傷的并發癥多樣且嚴重,需要醫護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