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黃疸在臨床上也叫做膽汁淤積性黃疸,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黏膜、鞏膜黃染,尿呈茶色、糞便顏色變淺、腹脹腹痛等。應及時給予規范的治療。
膽汁淤積性黃疸可能是因肝膽胰腺部位的炎癥、結石、寄生蟲、腫瘤等因素導致膽道阻塞使膽汁淤積,膽紅素直接入血或由淋巴液反流入血導致血清中結合膽紅素增高引起的。主要可導致患者出現皮膚、黏膜呈暗黃色,膽道完全阻塞時,皮膚會呈深黃色,甚至呈黃綠色,并且會伴有皮膚瘙癢,眼部鞏膜呈淡黃色、尿呈茶色,由于膽汁無法排入腸道,使糞便染色,也可導致糞便顏色變淺,甚至呈白陶土色。另外患者也常伴隨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現。
患有膽汁淤積性黃疸時,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行球囊擴張術、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及支架植入術治療,出現了肝衰竭者,也可考慮行肝移植治療。治療后可以定期進行復查,以便了解康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