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帶下屬于中醫的范疇,一般是指婦女在非經期陰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續淋漓不盡的意思。
崩漏帶下的患者常發病急驟、大量出血者為“崩”,又稱“崩中”或“經崩”;病勢緩、出血量少,淋漓不斷者為“漏”又稱“漏下”或“經漏”。多與先天體質差、外感熱邪、飲食、情緒刺激等因素有關。此外,如過度勞累、代謝紊亂、環境及氣候變化、某些藥物的影響等。此外,人工流產術或其他手術損傷子宮,也可引起上述情況的發生。
崩漏帶下可以分為脾虛、腎虛、血熱、血瘀四種類型,不同的分型臨床癥狀有所差異。但患者癥狀以月經周期紊亂、出血時間長短不定、血量或多或少、行經時間超過半月以上,甚至數月不止為主。見于現代醫學的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生殖器炎癥和某些生殖器良性腫瘤引起的非經期不規則陰道出血等。
患者出現上述情況后應及時就醫,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后再進行對癥治療。其治療原則為“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出血階段應迅速有效地止血及糾正貧血;血止住后,調整月經周期或誘發排卵。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如固本止崩湯、十灰散、紫地寧血散等,必要時則需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