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服用時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應根據藥物性質、病情需要以及個體差異來合理選擇。
一、飯前服用的中藥
一般來說滋補類中藥如人參、黃芪、當歸等,宜在飯前服用。這是因為飯前胃中空虛,有利于藥物的吸收和利用,能更好的發揮滋補作用。此外一些具有開胃、助消化作用的藥物,如山楂、神曲等,也宜飯前服用,以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二、飯后服用的中藥
飯后服用的中藥多屬于刺激性較強或攻伐峻烈的藥物,如大黃、芒硝等瀉下藥,以及黃連、黃芩等苦寒藥,這些藥物在飯后服用可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飯后胃中食物較多,能減緩藥物吸收速度,使藥物作用更加緩和持久。
三、特殊情況下的服用時間
1、治療失眠的中藥,一般應在睡前服用,以便更好地發揮安神助眠作用。
2、治療咽喉疾病的中藥,可多次頻服,以保持藥效在咽喉部位持續作用。
3、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無論飯前還是飯后,都應與吃飯時間間隔一段時間,以免影響藥效和增加胃腸負擔。
4、急性病癥或高熱時,中藥應不拘時服用,即根據病情需要隨時服用。
5、慢性病需長期服藥者,宜定時服用,以保持血藥濃度的穩定。
患者在服用中藥時最好遵循醫囑,以確保用藥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