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30年了一般是比較嚴重的,需要積極治療。
早搏又稱過早搏動、期前收縮,是指在規則的心臟節律的基礎上,異位起搏點發放沖動而提前發生的心臟搏動。早搏是常見的異位心律,可發生在竇性或異位心律的基礎上。早搏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目前認為其發生機制主要包括自律性異常、觸發活動和微折返三大類。早搏可能與多種病理、生理改變或外界因素刺激等有關。
患者早搏30年了一般都是病理性原因導致的,存在早搏時可出現心悸、胸悶、失重感、心跳停搏感等。頻發的早搏可因心輸出量減少而導致乏力、頭暈等癥狀。原有心臟病患者可因此而誘發或加重心絞痛、心力衰竭,甚至有發生猝死的風險,因此是比較嚴重的。一般可以通過體格檢查、超聲心動圖、磁共振檢查、電生理檢查等檢查方法來明確病情,確診后需要積極治療。對于早搏的患者平時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調整心態,避免精神緊張、焦慮。焦慮情緒嚴重時可轉診至臨床心理科門診,還需要戒煙,避免大量飲用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以免加重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