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術并非必須消腫后才能進行。消腫后手術通常更為理想,但并非所有情況都必須如此。手術時機的選擇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骨折類型、部位、患者的整體狀況以及手術的緊迫性。
消腫有助于減少手術難度和風險。骨折后常伴有局部腫脹,這是由于炎癥反應和血液淤積所致。若在此時手術,不僅會增加手術操作的復雜性,還可能加重術后腫脹和疼痛,影響恢復。因此,對于非緊急的骨折手術,通常會等待腫脹消退后再進行。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手術不能等待。例如,開放性骨折,即骨折端刺破皮膚暴露在外,這種情況下感染風險極高,需要立即手術清創并固定骨折;伴有重要血管或神經損傷的骨折,也需要盡快手術以恢復血液供應和神經功能;多發性骨折或骨折導致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時,同樣需要緊急手術以挽救生命。
在等待消腫的過程中,醫生會使用藥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脫水劑,以及七葉皂苷鈉等抗炎藥物來幫助控制腫脹。但需注意,任何藥物的使用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不當用藥帶來的風險。同時,局部冷敷、抬高患肢等物理措施也是常用的輔助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骨折后是否需要消腫后才能手術,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手術的緊迫性來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