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一種因心臟供血供氧不足引發的病理狀態,常伴隨活動后心前區疼痛的癥狀。一般應檢查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冠狀動脈造影、心肌核素顯像及血液檢查等項目。
心電圖檢查,可記錄心臟電活動,心肌缺血時心電圖可能呈現ST段壓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變。動態心電圖,能連續記錄心臟電活動,有助于捕捉短暫或無癥狀的心肌缺血發作。心臟彩超通過觀察心臟結構和功能變化,如心室壁運動異常,評估心肌缺血對心臟的影響。冠狀動脈造影一般是診斷心肌缺血的金標準,能直觀顯示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和部位。心肌核素顯像,可反映心肌血流灌注情況,判斷心肌缺血的范圍和程度。血液檢查也至關重要,包括心肌酶譜、肌鈣蛋白等,能輔助判斷心肌是否受損。
患者還應注意合理飲食、適度運動和定期復查,以維護心臟健康。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