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腎炎是指過敏性紫癜引起的腎臟損害,臨床表現除有皮膚紫癜、關節腫痛,腹痛、便血外,主要為血尿和蛋白尿,多發生于皮膚紫癜后一個月內,如果蛋白丟失過多,亦可出現腎病綜合征的表現,如果血尿、蛋白尿長期持續存在,亦可伴有腎功能減退,最后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因此,全面了解紫癜性腎炎的癥狀,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確保自身的生活質量是必要的。
1、血尿。腎臟受累最常見臨床表現為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可持續或間歇出現,兒童患者出現肉眼血尿者較成人多見,且在感染或紫癜發作后加劇,多數病例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絕大多數由腎炎引 起,偶爾因輸尿管,膀胱或尿道黏膜表面出血所致。
2、蛋白尿。大多數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大多為中等度,和血尿嚴重度不一定成比例,血清蛋白水平下降程度較蛋白尿明顯,其原因可能是蛋白除了經腎臟漏出外,還可以從其他部位如胃腸道,皮下組織等處漏出,部分病例可有范圍內蛋白尿。
3、皮疹。皮疹是紫癜性腎炎的典型癥狀,通常為起病時的第一表現,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膚表面,呈紫紅色,壓之不褪色,多見于四肢伸側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關節處較為明顯,呈對稱性分批出現,易反復發作。
4、胃腸道表現。紫癜性腎炎的表現還表現在腸道上。其胃腸道表現一般是腹痛,多發在臍周圍和下腹,陣發性絞痛。并且常常伴有惡心嘔吐及血便,偶見吐血。
5、關節表現。患者經常疼痛的關節是膝關節、踝關節和手關節。表現多于幾天內自行消除,不會導致留關節變形。關節腫脹、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熱,重者有灼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