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攝入被細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水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常見原因有進食了沒有煮熟的食物、食物放置時間過長、食物變質等。
1、進食了沒有煮熟的食物:
如果食物沒有煮熟,可能有部分未殺死的致病菌、寄生卵存在食物當中,吃了以后容易導致胃腸道的感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所以平時不建議吃生食,盡量煮熟煮透后再吃。
2、食物放置時間過長:
比如腌菜在儲藏一段時間之后,硝酸鹽被酶和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可在體內與蛋白質類物質結合,生成致癌性的亞硝酸胺類物質,因此應當購買新鮮的蔬菜,有發黃、腐爛現象的蔬菜均不可食用。
3、食物變質:
變質的食物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如果食用后可造成細菌性中毒,表現為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嚴重時可對生命造成威脅,所以變質的食物一定不要吃。
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可能有其他原因,如神經性食物中毒,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完善檢查明確病因后,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針對性處理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