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其診斷依賴于一系列的檢查指標。這些指標主要包括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內鏡檢查等。
體格檢查是肝硬化診斷的基礎,醫生會觀察患者有無黃疸、肝掌、蜘蛛痣等典型體征,同時檢查腹壁靜脈曲張情況。
實驗室檢查中,血常規可以反映脾功能亢進情況,表現為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尿常規可提示腎臟損傷,如蛋白尿的出現;肝功能檢查則包括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其異常往往提示肝細胞受損。此外,病毒性肝炎標記物的檢測對于確定肝硬化病因至關重要。
在影像學檢查方面,B超是首選的篩查方法,可發現肝脾大小及門靜脈高壓等征象。CT和磁共振成像則能更精確地顯示肝臟形態和結構變化,如肝葉比例失調、肝門區增大等。
治療肝硬化時,醫生會根據病情選用不同的藥物,如恩替卡韋片用于抗病毒治療,復方甘草酸苷膠囊用于保肝治療,以及針對并發癥的藥物,如利尿劑用于腹水治療等。綜合應用這些檢查指標和藥物治療,有助于及時診斷并有效控制肝硬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