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腎積水,通常由于尿路梗阻導致,其癥狀多樣,包括尿液減少、腹部腫塊、尿色改變、尿頻及疼痛等。這些癥狀的出現,往往提示著嬰兒腎臟功能的異常,需要及時就醫評估與治療。
腎積水時,由于尿路梗阻,嬰兒可能出現尿液排出受阻,表現為尿液減少。同時,尿液在腎臟內滯留時間延長,可能導致尿色變深,呈現黃色或混濁狀態。
當腎積水較為嚴重時,腎臟體積可能增大,形成腹部可觸及的腫塊,多位于腰部或下腹部。這種腫塊可能伴有壓痛,是腎積水的重要體征之一。
腎積水可刺激膀胱,導致嬰兒出現尿頻癥狀,即排尿次數增多,但每次排尿量較少。同時,由于膀胱容量減少,嬰兒可能表現出尿急,即突發的強烈排尿欲望。
腎積水可引起腎區疼痛,表現為鈍痛或絞痛,疼痛位置多位于腰背部,有時可放射至腹部或會陰部。疼痛程度可因體位變化而有所不同。
在治療嬰兒腎積水時,藥物是重要手段之一。如因尿路感染引起的腎積水,可使用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肟顆粒等進行抗感染治療;對于輸尿管狹窄導致的腎積水,可考慮使用阿奇霉素顆粒、青霉素V鉀顆粒等藥物。但需注意,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確保用藥的安全與有效性。
嬰兒腎積水的癥狀不容忽視,家長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以確保嬰兒腎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