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腎小球的一種持續性炎癥疾病。其鏡下表現主要為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增厚、系膜基質增寬以及腎小球硬化等病理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腎小球持續受損的狀態,是診斷慢性腎炎的重要依據。
1、腎小球毛細血管壁變化
在顯微鏡下,可見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明顯增厚,這是由于基底膜增生和系膜細胞增殖所導致的。這種增厚會使得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下降,影響腎臟的排毒能力。
2、系膜基質增寬
系膜基質是腎小球內的結締組織,慢性腎炎時,系膜基質會明顯增寬,充滿了大量的系膜細胞和基質。這一變化會進一步影響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3、腎小球硬化
隨著病情的進展,部分腎小球會發生硬化,鏡下表現為腎小球內出現纖維化和玻璃樣變,這是腎小球功能嚴重受損的標志。
4、腎小管及間質變化
除了腎小球,腎小管及間質也會出現相應的病理變化,如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和淋巴細胞浸潤等。
針對慢性腎炎,常用的藥物治療包括使用ACE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來降低血壓和保護腎功能,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來控制免疫反應,以及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氫氯噻嗪)來促進尿液排出,減輕腎臟負擔。
慢性腎小球腎炎的鏡下表現復雜多樣,反映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進展階段。合理的藥物治療是緩解病情、保護腎功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