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的臨床表現通常有排便時出血、疼痛、肛門瘙癢、痔贅脫垂、肛周脹滿感等,一旦患病,應及時就醫。
1、排便時出血:
痔瘡屬于比較常見的肛腸科疾病,其形成原因主要與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良的排便習慣等因素相關。患病后會導致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充血腫大,在排便時容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破裂,所以會有出血癥狀。
2、疼痛:
患有痔瘡后,如果沒有加強生活護理,對局部過度摩擦則會刺激痛覺神經,引起持續性或陣發性疼痛。
3、肛門瘙癢:
由于痔瘡會導致肛周組織出現淤積腫脹與破裂,也會分泌黏液,容易污染肛門周圍皮膚,從而引起肛門瘙癢。
4、痔贅脫垂:
長期的痔瘡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容易因局部靜脈回流受阻,使痔核體積增大,在排便時則會出現痔贅脫垂。
5、肛周脹滿感:
若患有痔瘡后沒有加強局部皮膚管理,容易出現感染,在炎癥的不斷刺激下,會使局部組織出現腫脹,所以會引起肛周脹滿感。
痔瘡患者可以遵醫囑口服痔速寧片、槐角丸、清火梔麥丸等藥物治療,也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痔切除術、血栓外痔剝離術等手術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