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黃疸可能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膽囊炎、糖尿病、肝硬化等原因引起,患病后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1、病毒性肝炎:
肝疾病與肝細胞受到損害有關,當肝炎病毒侵犯到肝臟時,會導致肝功能受損,無法將體內的膽紅素有效的代謝出體外,從而引發患者皮膚、眼球、鞏膜等部位出現黃染的現象,可以遵醫囑服用拉米夫定片、磷酸奧司他韋膠囊、恩替卡韋片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可以選擇用溫水送服。
2、酒精性肝病:
如果長期大量飲酒,可能會導致體內酒精過量,對肝臟造成損害,使膽紅素代謝和排泄發生障礙,誘發患者全身皮膚變黃,并伴有尿液發黃等現象,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倍他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等藥物改善,注射這些藥物后應保持針眼部位的清潔和干燥。
3、膽囊炎:
如果長期吃過于油膩的食物,比如漢堡、薯條、火鍋等,大量的食物堆積在一起不能及時消化,會導致膽汁淤積在膽囊內,加重膽囊負擔,引發膽紅素排出受阻,使患者出現黃疸的現象,需要遵醫囑服用鹽酸哌替啶片、消炎利膽片、鹽酸克林霉素膠囊等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可選擇在飯后服用,能夠減少藥物成分對胃腸道造成的刺激。
4、糖尿病:
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體內胰島素出現分泌不足的現象后,會導致蛋白損耗過多,使水分流失過快,出現身體發黃以及消瘦的情況,患者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片、阿卡波糖片、格列本脲片等藥物治療。服用這些藥物期間,應避免吃辣椒、大蒜、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降低藥效。
5、肝硬化:
該疾病與免疫紊亂、長期膽汁淤積等原因有關,患病后會導致肝細胞大部分變性、壞死,從而影響機體對膽汁的攝入、合成以及排泄,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升高,誘發身體皮膚發黃,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采取經頸靜脈肝內門腔分流術、肝移植等手術治療,術后應多注意休息,減少重體力勞動。
以上疾病治療期間應多注意休息,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的食物,比如蘋果、雞蛋、西紅柿等,有助于為身體補充所需要的營養,也有助于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