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材里,紅芪和黃芪常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有人以為它們是“雙胞胎”,有人覺得名字不同就是兩種藥。其實,紅芪和黃芪雖然同屬補氣良藥,但有很多差異。接下來,咱們就撥開迷霧,看看它們到底哪里不一樣!
紅芪和黃芪的常見區別
??來源與外觀
紅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干燥根,根部外皮紅棕色或黃棕色,切面皮部黃白色,木質部淡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嚼起來有豆腥味。黃芪則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外皮黃白色至淡棕褐色,切面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中心偶有枯朽狀。
??藥效側重
紅芪和黃芪都擅長補氣升陽、固表止汗,但紅芪在托毒排膿、斂瘡生肌方面更勝一籌,常用于治療癰疽難潰、久潰不斂,比如術后傷口愈合慢、糖尿病足潰瘍等。黃芪則更側重補中益氣、利尿消腫,適合脾胃虛弱、氣虛水腫的人群,比如慢性腎炎患者、久瀉脫肛者。
??成分差異
紅芪含有獨特的紅芪多糖、紅芪黃酮,這些成分在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方面表現突出,適合體虛易感人群。黃芪則富含黃芪多糖、黃芪甲苷,對心血管疾病有輔助作用。
??雖然紅芪具有多種功效,但在日常應用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陰虛火旺者慎用:紅芪性微溫,過量服用可能加重口干、盜汗等癥狀。
2、避免與清熱藥同服:紅芪溫補,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藥同用可能降低藥效。
3、孕婦遵醫囑:紅芪有活血作用,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紅芪和黃芪雖同屬補氣藥,但“紅芪偏外,黃芪偏內”,用對地方才能事半功倍。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應用黃芪的注意事項嗎,不妨看看圖片,科學用藥,才能讓健康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