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患者子宮經常會出現收縮現象,可以分生理性收縮和異常子宮收縮,生理性子宮收縮自孕12~14周起即可出現,表現為不規則的無痛性收縮,孕婦可以感覺到腹部發緊,每日出現的次數稀少,隨著妊娠進展,宮縮的頻率和強度有所增加,但沒有規律性,強度不會使宮腔內壓力超過2KPa。
異常子宮收縮見于流產或早產,孕期的異常子宮收縮強度較大,可使宮腔內壓力超過2KPa,故均為有痛性收縮,流產常伴有子宮出血,早產則表現為子宮收縮的規律性和有效性,如果患者出現了持續性的腹痛,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觸診、B超等方式進行判斷,并進行相應的處理。
那么,除了常規的檢查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的檢查方法?
發生異常子宮收縮的時候患者通常會感覺到下腹部持續性疼痛,這種疼痛在宮縮間歇期都不能緩解,如果孕婦經過休息后不能緩解,并伴有腰酸和腹痛,出現破水、陰道出血量多、胎動明顯減少等狀況,需要立刻去醫院就醫,除了常規的腹部觸診之外,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電子監護、胎心監護等其他檢查,電子監護是最常用的外監護,醫生會將電子監護儀的宮腔壓力探頭放置于孕婦腹壁宮體部,在一定時間內進行連續描記,以判斷子宮收縮開始、高峰、結束及相對強度,而懷疑胎兒存在異常時醫生可能建議做胎心監護以評估胎心率、基線變異及其與宮縮的關系等,密切監測胎兒宮內情況,如果通過檢查發現患者為異常子宮收縮,則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如孕婦宮縮不是很頻繁,沒有腹痛,經過休息一般多可緩解,但日常需多加留意觀察,若宮縮頻繁,伴有較強烈的腹痛需及時使用藥物進行治療,醫生可能會給予抑制宮縮的藥物,以預防早產的發生,常用如沙丁胺醇等藥物,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則可能造成患者難產風險升高,臨床中這樣的患者非常多見,比如之前收治過的一個患者,常常出現感覺肚子往下掉、背都伸不直的癥狀,還感到腹部一陣陣的變硬,腹痛長時間不緩解的情況,由于缺乏常識,自行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認為是正常的宮縮現象,沒有及時治療,結果在臨產時就難產了,病人當時情況非常危急,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經過搶救,總算是保住了性命,但是小孩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一出生就送進了重癥監護室。
所以說平時有身體異常癥狀,尤其是在懷孕這個比較特殊的階段,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這樣才有利于胎兒和孕婦的身體健康。
建議患者出現假性宮縮時需臥床休息,盡量減少活動,平時還應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度疲勞,保持愉悅的心情,減少不良刺激,除此之外,孕期要特別注意保暖,在空調房內可以穿上襪子,蓋上毯子,防止受涼,不要進行壓迫腹部的勞動,不要提舉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