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遇到一位患者,他因為持續性的腹痛、腹瀉和營養不良癥狀來到我的診室。經過詳細的詢問和檢查,我發現他的腹部存在明顯的壓痛和反跳痛,同時伴隨著消瘦和體力下降。我告訴他,這些癥狀可能是由腸瘺引起的。為了確診,我為他安排了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腸道造影、CT掃描等,檢查結果顯示他確實存在腸瘺,與我的初步判斷相符。患者表示不太理解什么是腸瘺,該怎么治療,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
腸瘺是指腸道之間或者腸道與其他器官之間出現嚴重的病變,導致病理性通道的出現,使腸道內容物流出,從而引起體液流失、感染和營養不良等一系列的病變。通常可以分為內瘺和外瘺兩類,內瘺是指腸內容物不流出腹壁,而是腸管與其他空腔臟器相通,如小腸間內瘺、小腸結腸瘺等;外瘺則是腸管與體表間的異常通道,腸內容物經此外流。
腸瘺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1、經皮穿刺:對于某些位置表淺的腸瘺,可以嘗試經皮穿刺置管引流,以減輕感染和瘺口壓力。通常是使用細長的引流管經皮穿刺進入瘺口或膿腫,將引流管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將引流管固定在皮膚上,防止移位。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種相對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減少手術創傷和風險,同時也為患者提供了及時的治療。
2、引流:對于有明顯膿腫的患者,可能需要放置引流管,以排出膿液。放置引流管是治療腸瘺的一種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腸瘺合并膿腫形成時,有助于阻止感染的進一步擴散,并促進膿腫的吸收和愈合。
腸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定時定量飲食:初始階段患者可能需要每2-3小時進食一次,以小劑量的方式提供營養,一般為50-1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攝入導致腸道負擔過重。
2、瘺口護理:每日清潔瘺口周圍皮膚,清潔時戴上清潔手套,用浸濕生理鹽水或溫開水的紗布輕輕擦拭瘺口周圍皮膚,由內向外螺旋式清潔,避免來回擦拭導致細菌擴散。清潔完畢后用干凈紗布吸干水分,確保皮膚干燥。清潔工作宜在更換引流袋前后進行,避免清潔過程中污染新的引流裝置,可以選擇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前進行。
腸瘺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只要及時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大多數患者都能夠成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