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可能是藥物因素、外傷、高血壓、糖尿病、視網膜靜脈阻塞等原因引起。發現有眼底出血的情況時,應及時就診。
1、藥物因素:
如果長期服用抗凝劑、抗血小板藥,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可能會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出現眼底出血、牙齦出血等現象。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停止服用這些藥物,并遵醫囑應用止血藥物治療,如氨甲環酸片、維生素K1片、酚磺乙胺片等。
2、外傷:
眼部受到外傷時,可能會導致眼底血管破裂,造成眼底出血。需要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酚磺乙胺注射液、維生素K1注射液、氨甲環酸注射液等藥物進行止血治療。
3、高血壓:
長期處于高血壓的狀態,可能會導致眼底血管壁變薄、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需要控制好血壓進行預防,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尼莫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壓的藥物。
4、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時,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會引起視網膜血管病變,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破裂出血。需要在醫生操作下采用激光或者進行玻璃體切除術等方法治療。
5、視網膜靜脈阻塞:
當發生了視網膜靜脈阻塞時,會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也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采用激光凝固病變的視網膜血管進一步出血,或者進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
平時需要做好眼部保護措施,避免受到外傷,控制好血壓、血糖等,預防眼底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