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產生了乙型肝炎病毒抗體,一般不會傳染乙肝病毒,如果產生其他抗體,通常會傳染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可以通過血液以及母嬰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性接觸進行傳播,可感染肝臟部位誘發慢性乙型肝炎,患病后會導致肝臟細胞受到損傷,若出現肝功能下降,能引起全身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對于患者家屬來講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以刺激身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達到預防此疾病的作用。如果體內產生了乙型肝炎病毒抗體,當再次接觸乙型肝炎病毒后,體內相應的抗體則會發揮作用,清除乙型肝炎病毒,阻止感染,所以此時并不會傳染乙肝病毒。
如果注射的是其他類型的疫苗,體內會產生其他抗體,當身體接觸乙型肝炎病毒后則會進入體內,從而會誘發疾病出現。
如果自身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韋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等藥物治療,除了應嚴格遵醫囑應用藥物外,還應遵醫囑定期去醫院進行肝功能檢查、肝臟B超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