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痹在臨床一般指的是脊髓灰質炎,脊髓灰質炎后遺癥一般為肌肉萎縮、肢體功能異常、肢體畸形等,患病后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6個月~5歲兒童。主要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用品等傳播,同時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此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大約在5天到35天,感染后絕大多數為陰性感染,多無癥狀,部分病人可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咽部不適、惡心或肢體疼痛等癥狀,如果部分病毒侵入神經,還可引起頭痛、嗜睡以及肢體癱瘓等癥狀。
大部分患者在發生癱瘓的1~2周后,肢體遠端的癱瘓肌群開始恢復,并逐漸上升至腰部。輕癥1~3個月恢復,重癥則需更長時間。如果癱瘓1~2年后仍不能恢復,則屬于后遺癥期,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肢體畸形、部分癱瘓等情況發生。患病后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1片、維生素B12片、氫溴酸加蘭他敏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對于畸形較嚴重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考慮通過關節攣縮的手術、關節融合術、肢體延長手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可以使患者的后遺癥減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